跳到主要內容

可憐的陳敏薰老爸

話說 這陣子玩開心農場太兇
居然不知道 其中有一位是我很久沒見的同學
我基本上每天都偷他農作物
今天他寫了訊息來 說 阿德 你很閑喔
怎嚜每天都偷我的 我才恍然大悟

於是 我將此事分享給同事知道
併告知此位同學是黃金單身漢
長的又斯文不錯 又是留美的.....
家世又不錯....

同事回答說(跟我講又沒用,他對我來說太old!)
我說 人家也覺得你太小吧
同事回答 (不知道老人都喜歡吃幼齒嗎? 看看陳敏薰的老爸,吃多兇)
陳敏薰的老爸?這是何時新聞啊 你是不是說錯 你說的孫道存嗎?

搞半天 孫芸芸跟陳敏薰 搞混了.....
可憐的陳敏薰爸爸 背了黑鍋....

更扯的事 老婆回家 我跟他說 你知道陳敏薰爸爸發生什麼事嗎?
老婆居然很順的回答 他不是娶了一個比他小30歲的老婆啊...

My God!! 怎麼一堆人都"港勁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德的異想世界

每每早晨睡醒時都有一些構想 並且寫記錄在部落格上 好作為爾後 創業的好點子 但到了晚上要寫這些構思的時候 卻再也記不起來....

轉載: 38種攝影基本功訓練 原作者 遠山

攝影,除了擁有好裝備,良好的運氣,超凡的耐心之外,更有有一手過硬的攝影技巧,分享攝影基本功訓練,文末提供攝影基本功訓練全文閱讀。 第一單元:攝影基本功訓練 訓練 1、全景深練習 被攝體: 一般風景、花卉、城市建築等衝擊力較強的景物。 要 求: 畫面全部實焦。 建 議: 首先使用廣角鏡頭:24MM—35MM拍攝,光圈:F11—16,光圈優先模式。 訓練 2、單體對焦練習 要 求: 只把焦點對在主要被攝體上,淺景深。 建 議: 中望遠鏡頭: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優先模式。 訓練 3、定格練習 被攝體: 體育運動項目、行走著的汽車、火車、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 求: 將激烈運動著的被攝體的瞬間動作或瞬間表情記錄下來。 建 議: 高速快門1/1000秒以上、快門速度優先模式。 訓練 4、動感練習 被攝體: 體育運動專案、動態的人、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 求: 運動員和動態人的身體的一部分虛化或動體實背景虛,流動著的水,瀑布等有流線感。 建 議: 慢速快門1/15秒-11秒,先從1/30秒開始練習,然後1/15、1/8、1/4、1/2、1秒逐段練習,使用三腳架。 訓練 5、取景練習 要 求: 突出主題,畫面簡練,能傳達出被攝場景的氣氛,此項訓練是構圖訓練的基矗。 建 議: 望遠鏡頭,大光圈。 訓練 6、特寫練習 被攝體: 花卉、靜物、昆蟲等。 要 求: 被攝體占畫面的比例儘量大,突出被攝體的形狀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議: 使用微距鏡頭或微距功能及近攝接圈,最短攝影距離,鏡頭與被攝體保持平行,使用三腳架及快門線。 訓練 7、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的使用練習 利用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 )進行拍攝練習,借此瞭解鏡頭各個焦距的特點,理解畫角及透視關係,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標準鏡頭: 焦距50MM左右的鏡頭——極其自然,沒有誇張。 廣角鏡頭: 焦距35MM以下的鏡頭——強調遠近感。 中望遠鏡頭:焦距為85MM~135MM的鏡頭——與人眼最接近的透視(遠近)感,能正確體現被攝體的形狀,多用於人像攝影。 望遠鏡頭: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很少遠近感,有壓縮效果。(易抖動,儘量使用三腳架) 第二單元:畫面構成和構圖訓練 練習 8、橫、縱位構圖 被攝體: 景物、山河、建築、人物等。 要 求: 用橫...

摸著石頭過河

作者:高建華 出處:商務印書館 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口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對於不熟悉、不瞭解的事情不是請教專家,而是關起門來思考,好像這樣做最穩妥。 其實,只要大家冷靜地想一想就知道,過河有很多種方法,而“摸著石頭過河”是其中最危險的選擇。 為什麼不修一座橋過河? 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需要很多錢,但是卻一勞永逸;如果實在無力修橋,也沒有時間等著橋修好再過去,那我們也可以選擇坐船渡河啊!坐船渡河比“摸著石頭過河”風險要小很多,付出的代價也不大(就是渡船的費用);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找不到船,非要趟著水過河的話,為何不找一個熟悉地形的人帶著過河?幹嗎非要自己去“摸著石頭過河”,去冒風險?去交學費? 可見,在計劃經濟年代形成的很多思維模式並不容易改變。 具體到戰略規劃上來說就是:如果你不懂為什麼要做戰略規劃,可以請人來做培訓,介紹戰略規劃的意義和重要性,戰略規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使大家明白戰略規劃背後的道理,從而達成共識。 如果你認同了戰略規劃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就請一個專家幫著做,邊幹邊學、融匯貫通,整個管理團隊做這麼一次戰略規劃,比上一個MBA班更有實際意義,因為這不是模擬練習,而是實戰操作,大家的體會更深。 記得1997年的時候,為了把我們那個分部的戰略規劃做好,我們從美國請來了一個專門做戰略規劃的高手擔任輔導員,手把手地帶領我們把五年戰略規劃給做出來了。 儘管在那之前,我已經做過幾次戰略規劃,但是經過專家指點之後,我才真正掌握了做戰略規劃的技巧,從那以後我才開始幫其他企業去做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的水平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組織智商,因為戰略把企業發展的大方向明確了,把實現目標的計劃寫清楚了,所以大家知道自己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的工作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所以能激發大家的主人翁精神。 記得當年與我的頂頭上司Ken Lodge在探討組織智商的時候,他把中國人和美國人做了一個對比。 在他看來,中國人的平均智商高於美國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人比較聰明。 但是美國的情況與中國不同,大部分人的智商平平(所以很多人說其實美國人很傻),但是在美國有少數智商特別高的人(精英人物),他們的智商非常高,平均下來,美國人的平均智商可能低於中國人。 不過在美國,很多製度(在企業和其他機構裡)都是由高智商的經過專業訓練的精英來進行設計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