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愛上手做木工

許多人愛上手感的溫度,然而我也開始加入木工的行列,利用了免錢的棧板木自己動手打造獨一無二的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究竟木工入門工具有哪些? 讓木工初學在家也能輕易上手!主要分為 防護用具、手動用具、電動用具、五金零件、塗裝收尾工具五大類,其中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我們介紹吧! 防護工具 因在進行木作工作時,常會有粉塵與高轉速的電動用具操作,因此這幾項物品是屋主們在家自行 DIY 時所必備的工具,還需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人因擔心木屑劃傷手而戴上手套防護,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在操作高轉速電動工具時,手套若被捲入會讓人措手不及無法反應而造成傷害, 另外即使在家中也記得穿上工作鞋。 護目鏡 : 避免粉塵進入眼睛,維持工作時的良好視線。 口罩 : 避免吸入過多飄散在空氣中的粉塵,傷害呼吸道。 圍裙 : 常會有上漆等步驟,圍裙能避免衣物沾染。 手動用具不需要插電的手動用具,常在整件木作作品進行時扮演著輔助、修整的角色,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得靠它們來完成,讓切割組裝等步驟變得更加順手,也是居家木工 DIY 裡不可或缺的工具類。 a. 刨刀 : 木作細部尺寸微調。 錘子 : 常用於木頭組裝、拆解、微調時。 固定夾 : 固定夾形式有多種,直角夾、C 形夾、F 形夾等,依固定位置挑選合適的 d. 鋸子 : 將大面板材進行小尺寸的切割,切割時眼睛與鋸片在同一直線, 讓鋸子維持穩定在開始鋸,但現在許多木材行已提供切割服務, 因此屋主們可自行取捨。 e. 一(十)字起子 : 拆、鎖螺絲。 f. 鑿刀 : 鑿孔、細部修孔。 g. 鉛筆 橡皮擦 : 做記號使用,尤其是得清楚標示組裝面、裁切區塊等。 h. 尺 : 木工製作時常需要確認尺寸、角度、曲線繪製等, 因此也是木工必備。 電動用具相較於手動工具,電動工具馬力較大,組裝鑿洞時也更加快速、 方便,讓木作更省時不費力,但一定要詳細瞭解使用方式, 讓操作使用時更加安全。 a. 修邊機 : 搭配不同的刀頭,可以達到開溝、修邊和各種雕刻作業。 b. 線鋸機 : 作為切割木頭用,無論是曲線直線都能操作。 c. 電鑽 : 變換鑽頭,可鑽孔、組裝時用。 d. 磨砂機 : 打磨木材粗糙、不平的表面,使表面細緻不刺 五金零件 許多屋主們進行木工 DIY 就是為了能自己打造獨一無二的家具家飾品, 更希望是兼具實用功能的成品,那麼五金零件是居家木工 DIY 不可少的,尤其是櫃體開關時必備的把手、鉸鍊 因此製作時別忘了加上這些小配件讓成品更完整。 塗裝收尾工具 最後的塗裝收尾,上漆後的木頭不僅能受到保護延長使用壽命外,還能變換不同色澤同時保有木質紋路,老師建議使用天然漆,雖然乾燥過程時間較久,但安全無毒的材質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塗刷時記得順著木紋塗刷,讓漆吃進毛細孔,再以廢布料將漆順著木紋推出原有木材紋路更多工具操作注意事項 在工具使用時,務必清楚了解每項工具的特性與操作方式,能讓木工 DIY 這件事變得愉快又輕鬆,現在就讓老師製作小層架來和我們分享更多自身使用工具時的小技巧與秘訣! 1. 繪製階段注意事項 a. 清楚標記組裝面與裁切。 b. 組裝時留意板材厚度。 2. 切割階段注意事項 a. 組裝線鋸片時注意是否垂直。 b. 固定夾確實固定避免滑動。 c. 線鋸機遇直角時分段切割、避免切割時手在下方。 d. 線鋸片停止動作時在抽離木板。 e. 結束使用時先關閉電源,接著拆卸刀片再捲線。 3. 修邊機使用注意事項 a. 刀刃頭距六角套孔約 1 公分。 b. 大小板手確實鎖緊刀刃。 c. 用廢木材確認欲使用的刀刃突出深度。 d. 右手握著修邊機虎口與下方開口同方向(為了看清內部刀刃運作與正常排屑)。 e. 傾斜放後用左手食指與拇指輕輕控制方向。 f. 建議不要戴手套操作,長髮也應紮起避免被機器捲入。 4. 組裝階段注意事項 a. 注意板材是水平拼合還是垂直拼合,選用不同長度螺絲。 b. 組裝板材遇到木結時需以小鑽尾引洞,避免木板破裂。 c. 組裝的同一側板面,上完螺絲需先都確認接著處是否密合,才能再進行第二處的結合。 5. 塗裝收尾階段注意事項 a. 建議選用無毒環保天然漆。 b. 以刷子順著木紋刷、用布料順木紋抹開。 c. 建議在好天氣時塗刷,因天然漆需要較長乾燥時間。 木工新手入門電動工具採購預算建議 在初次接觸木工時, 電動工具相較於其他工具來說採購花費相對較高, 來看到底有哪些是木工老師為初階新手們推薦購入的品項吧! 下列工具總預算大約台幣 NT$13,000 元起,避免花了錢而買了一些難度太高的工具, 另外更進階的屋主想要嘗試更多電動工具, a.修邊機 b.線鋸機 c.電鑽 d.高扭力起子機 e.磨砂機 f.圓鋸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德的異想世界

每每早晨睡醒時都有一些構想 並且寫記錄在部落格上 好作為爾後 創業的好點子 但到了晚上要寫這些構思的時候 卻再也記不起來....

轉載: 38種攝影基本功訓練 原作者 遠山

攝影,除了擁有好裝備,良好的運氣,超凡的耐心之外,更有有一手過硬的攝影技巧,分享攝影基本功訓練,文末提供攝影基本功訓練全文閱讀。 第一單元:攝影基本功訓練 訓練 1、全景深練習 被攝體: 一般風景、花卉、城市建築等衝擊力較強的景物。 要 求: 畫面全部實焦。 建 議: 首先使用廣角鏡頭:24MM—35MM拍攝,光圈:F11—16,光圈優先模式。 訓練 2、單體對焦練習 要 求: 只把焦點對在主要被攝體上,淺景深。 建 議: 中望遠鏡頭: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優先模式。 訓練 3、定格練習 被攝體: 體育運動項目、行走著的汽車、火車、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 求: 將激烈運動著的被攝體的瞬間動作或瞬間表情記錄下來。 建 議: 高速快門1/1000秒以上、快門速度優先模式。 訓練 4、動感練習 被攝體: 體育運動專案、動態的人、流動著的水、瀑布等。 要 求: 運動員和動態人的身體的一部分虛化或動體實背景虛,流動著的水,瀑布等有流線感。 建 議: 慢速快門1/15秒-11秒,先從1/30秒開始練習,然後1/15、1/8、1/4、1/2、1秒逐段練習,使用三腳架。 訓練 5、取景練習 要 求: 突出主題,畫面簡練,能傳達出被攝場景的氣氛,此項訓練是構圖訓練的基矗。 建 議: 望遠鏡頭,大光圈。 訓練 6、特寫練習 被攝體: 花卉、靜物、昆蟲等。 要 求: 被攝體占畫面的比例儘量大,突出被攝體的形狀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議: 使用微距鏡頭或微距功能及近攝接圈,最短攝影距離,鏡頭與被攝體保持平行,使用三腳架及快門線。 訓練 7、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的使用練習 利用各種焦距鏡頭(鏡頭各焦段 )進行拍攝練習,借此瞭解鏡頭各個焦距的特點,理解畫角及透視關係,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標準鏡頭: 焦距50MM左右的鏡頭——極其自然,沒有誇張。 廣角鏡頭: 焦距35MM以下的鏡頭——強調遠近感。 中望遠鏡頭:焦距為85MM~135MM的鏡頭——與人眼最接近的透視(遠近)感,能正確體現被攝體的形狀,多用於人像攝影。 望遠鏡頭: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很少遠近感,有壓縮效果。(易抖動,儘量使用三腳架) 第二單元:畫面構成和構圖訓練 練習 8、橫、縱位構圖 被攝體: 景物、山河、建築、人物等。 要 求: 用橫...

摸著石頭過河

作者:高建華 出處:商務印書館 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口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對於不熟悉、不瞭解的事情不是請教專家,而是關起門來思考,好像這樣做最穩妥。 其實,只要大家冷靜地想一想就知道,過河有很多種方法,而“摸著石頭過河”是其中最危險的選擇。 為什麼不修一座橋過河? 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需要很多錢,但是卻一勞永逸;如果實在無力修橋,也沒有時間等著橋修好再過去,那我們也可以選擇坐船渡河啊!坐船渡河比“摸著石頭過河”風險要小很多,付出的代價也不大(就是渡船的費用);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找不到船,非要趟著水過河的話,為何不找一個熟悉地形的人帶著過河?幹嗎非要自己去“摸著石頭過河”,去冒風險?去交學費? 可見,在計劃經濟年代形成的很多思維模式並不容易改變。 具體到戰略規劃上來說就是:如果你不懂為什麼要做戰略規劃,可以請人來做培訓,介紹戰略規劃的意義和重要性,戰略規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使大家明白戰略規劃背後的道理,從而達成共識。 如果你認同了戰略規劃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就請一個專家幫著做,邊幹邊學、融匯貫通,整個管理團隊做這麼一次戰略規劃,比上一個MBA班更有實際意義,因為這不是模擬練習,而是實戰操作,大家的體會更深。 記得1997年的時候,為了把我們那個分部的戰略規劃做好,我們從美國請來了一個專門做戰略規劃的高手擔任輔導員,手把手地帶領我們把五年戰略規劃給做出來了。 儘管在那之前,我已經做過幾次戰略規劃,但是經過專家指點之後,我才真正掌握了做戰略規劃的技巧,從那以後我才開始幫其他企業去做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的水平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組織智商,因為戰略把企業發展的大方向明確了,把實現目標的計劃寫清楚了,所以大家知道自己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的工作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所以能激發大家的主人翁精神。 記得當年與我的頂頭上司Ken Lodge在探討組織智商的時候,他把中國人和美國人做了一個對比。 在他看來,中國人的平均智商高於美國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人比較聰明。 但是美國的情況與中國不同,大部分人的智商平平(所以很多人說其實美國人很傻),但是在美國有少數智商特別高的人(精英人物),他們的智商非常高,平均下來,美國人的平均智商可能低於中國人。 不過在美國,很多製度(在企業和其他機構裡)都是由高智商的經過專業訓練的精英來進行設計的,考慮...